2018年11月,微博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以下简称“花总”)曝光酒店卫生乱象,引爆舆论。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花总的个人信息被一家酒店的员工曝光在网上。从此,花总走上艰难的维权之路。近日,在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个人信息安全大会暨首届南都‘啄木鸟安全奖’颁奖典礼”上,花总透露了维权进展。
“现在我可能是五星级酒店里识别度最高的客人了。”花总表示,截至目前,有270多个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微信群中出现过他的个人信息,上万名酒店行业从业者看过。
他发现,自己就算戴着口罩也无法“正常”入住酒店,“所有人都会注意你,在一边窃窃私语,这让我如坐针毡”。花总说,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被公布的个人信息让他成了“网络上的透明人”,“很容易被人查个底朝天”。
这让他无法安心,决定踏上维护个人权益的道路。“杯子的秘密”视频发布一个月后,花总在微博发布“悬赏通告”,称“悬赏人民币10万元,征集有效线索与证据,寻找泄露本人身份信息的源头,对提供线索者身份保密”。同时,他承诺“曾经参与传播身份信息的,只要主动联系律师,配合指认工作,本人不做追究并保密。”
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不为经济索赔,”花总表示,“也不想告每一个侵犯过我隐私的人,这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对我来说有些困难。”“我只是想找出信息泄露的源头,也不一定真的要把他送进监狱,但我想当面告诉他,你做了一件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事情,住客的个人信息是不可以随便传播的。”花总说。
但在维护个人权益的路上,花总走得很不容易。有人在微博私信他,要“杀了他”,也有人看了悬赏通告提供虚假爆料。花总决定从视频中曝光的14家酒店开始,挨家上门核查自己的入住信息。此后,他又通过打电话以及面对面的方式询问了17个转发过其个人信息的传播者,试图找到信息泄露的始作俑者。最后,深圳的一位彭姓酒店经理进入了花总的视野,但信息泄露源头的追溯到此却陷入了僵局,1月6日,花总在微博称“彭先生对其转发我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表达了歉意,但仍不肯说明相关信息来源。”
最新进展是,1月9日,深圳龙华公安发布情况通报,对发布涉及花总个人信息的酒店经理彭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罚款500元的处罚。
花总转发了这则情况通报,有人在评论里问他:“信息来源还接着查吗?还是到此为止了?”
“很难,但不会放弃。”花总回复道。他认为,“只要短期内不会再有人随便发布别人的身份信息,这就是我付出这些代价的价值”。
在“2018个人信息安全大会暨首届南都‘啄木鸟安全奖’颁奖典礼”上,花总拒绝了南都打算颁给他的“隐私斗士奖”。“我有什么好斗的呢?我真的怂了。”奔波了近两个月,花费10多万元,到现在,信息泄露源头在哪儿,花总仍未得知,“非常难受,但只能死磕。”
实际上,在个人信息保护维权路上奔走的花总并非孤例。据香港特区个人资料隐私专委黄继儿统计,2018年全球有超过14亿人的数据遭遇外泄。隐私泄露几乎成了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始终牵动着公众神经。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护早已不再是“个人”的事。
而仅依靠个人对信息泄露维权追责,力量显然十分微弱。“隐私保护和数据治理是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李林日前表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广大网民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参与,切实推进他治、自治和共治结合的协同治理。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和200多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李林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治理,目前中国立法机关已经把“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列入国家五年立法规划的第一序列。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即将到来。
此外,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常务副院长张平建议,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在法律法规之外,还应建立集体诉讼的制度以及对隐私与数据应用的社会监督机制,推动企业更加合规地完善信息保护。
2018年11月,微博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以下简称“花总”)曝光酒店卫生乱象,引爆舆论。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花总的个人信息被一家酒店的员工曝光在网上。从此,花总走上艰难的维权之路。近日,在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个人信息安全大会暨首届南都‘啄木鸟安全奖’颁奖典礼”上,花总透露了维权进展。“现在我可能是五星级酒店里识别度最高的客人了。”花总表示,截至目前,有270多个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微信群中出现过他的个人信息,上万名酒店行业从业者看过。他发现,自己就算戴着口罩也无法“正常”入住酒店,“所有人都会注意你,在一边窃窃私语,这让我如坐针毡”。花总说,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被公布的个人信息让他成了“网络上的透明人”,“很容易被人查个底朝天”。这让他无法安心,决定踏上维护个人权益的道路。“杯子的秘密”视频发布一个月后,花总在微博发布“悬赏通告”,称“悬赏人民币10万元,征集有效线索与证据,寻找泄露本人身份信息的源头,对提供线索者身份保密”。同时,他承诺“曾经参与传播身份信息的,只要主动联系律师,配合指认工作,本人不做追究并保密。”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不为经济索赔,”花总表示,“也不想告每一个侵犯过我隐私的人,这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对我来说有些困难。”“我只是想找出信息泄露的源头,也不一定真的要把他送进监狱,但我想当面告诉他,你做了一件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事情,住客的个人信息是不可以随便传播的。”花总说。但在维护个人权益的路上,花总走得很不容易。有人在微博私信他,要“杀了他”,也有人看了悬赏通告提供虚假爆料。花总决定从视频中曝光的14家酒店开始,挨家上门核查自己的入住信息。此后,他又通过打电话以及面对面的方式询问了17个转发过其个人信息的传播者,试图找到信息泄露的始作俑者。最后,深圳的一位彭姓酒店经理进入了花总的视野,但信息泄露源头的追溯到此却陷入了僵局,1月6日,花总在微博称“彭先生对其转发我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表达了歉意,但仍不肯说明相关信息来源。”最新进展是,1月9日,深圳龙华公安发布情况通报,对发布涉及花总个人信息的酒店经理彭某给予行政拘留7日、罚款500元的处罚。花总转发了这则情况通报,有人在评论里问他:“信息来源还接着查吗?还是到此为止了?”“很难,但不会放弃。”花总回复道。他认为,“只要短期内不会再有人随便发布别人的身份信息,这就是我付出这些代价的价值”。在“2018个人信息安全大会暨首届南都‘啄木鸟安全奖’颁奖典礼”上,花总拒绝了南都打算颁给他的“隐私斗士奖”。“我有什么好斗的呢?我真的怂了。”奔波了近两个月,花费10多万元,到现在,信息泄露源头在哪儿,花总仍未得知,“非常难受,但只能死磕。”实际上,在个人信息保护维权路上奔走的花总并非孤例。据香港特区个人资料隐私专委黄继儿统计,2018年全球有超过14亿人的数据遭遇外泄。隐私泄露几乎成了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个人信息安全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始终牵动着公众神经。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护早已不再是“个人”的事。而仅依靠个人对信息泄露维权追责,力量显然十分微弱。“隐私保护和数据治理是普遍的社会性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李林日前表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广大网民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参与,切实推进他治、自治和共治结合的协同治理。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和200多部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李林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治理,目前中国立法机关已经把“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列入国家五年立法规划的第一序列。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即将到来。此外,北京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常务副院长张平建议,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在法律法规之外,还应建立集体诉讼的制度以及对隐私与数据应用的社会监督机制,推动企业更加合规地完善信息保护。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网址: http://www.zgwsbzglzz.cn/qikandaodu/2021/0215/912.html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投稿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编辑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版面费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论文发表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