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带一路”峰会的前夕,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宣布,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下,中方将在国际食品安全和动物卫生标准相一致的条件下,尽快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最迟不晚于2017年7月16日。这意味着美国牛肉在时隔14年后,将重返中国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收购商借机打压国内肉牛价格,肉牛收购价格整体走跌。美国牛肉价格优势大、进口量大、品质高,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冲击究竟多大、持续多久?我们来分析一下。
2017年上半年肉牛行情
据金农热线统计,上半年辽宁省肉牛平均收购价为23.70元/公斤,环比上涨2.33%。上半年最高价格26.00元/公斤,出现在营口盖州、锦州黑山地区,最低价格22.00元/公斤,出现在阜新彰武、铁岭昌图等地区。上半年全国牛肉平均批发价格为53.46元/公斤。
据金农热线监测,2017年上半年,辽宁省肉牛平均收购价格整体呈先涨后降的走势。总体分为以下阶段:
上涨阶段(第1~14周)。1~3月,肉牛价格呈现上涨的状态,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牛源不足。市场上适重牛源相对紧俏,养殖户惜售观望情绪较浓;屠宰企业方面积极备货,市场走货加快,3月末辽宁肉牛收购价格攀升至定点。
其次,终端消费需求拉动。终端消费需求对牛价的拉动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节日消费刺激,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消费走强影响,牛肉市场终端消费需求增加,收购商收购意愿增强,加上屠宰企业积极备货,增加了对产地肉牛的收购量,拉动肉牛价格上涨。二是工厂、学校等省内大型消费主体进行大批量备货,市场需求量增加,促进各屠宰场陆续开工,收购商积极收购产地肉牛
最后,受运输成本影响。据了解,辽宁省内部分屠宰厂从外地调拨肉牛到本地,加上1、2月天气不佳影响运输,运输费用与人工费用的上涨抬高了肉类进货成本,也提升了辽宁肉牛的收购价格。
平稳运行阶段(第15~16周)。4月份开始,据采访辽宁地区养牛户了解到,省内适重肉牛存栏量低,市场整体供不应求;且肉牛价格的连续看涨促使养殖户大多选择压栏惜售,促使肉牛收购价格继续上涨。4月中下旬肉牛价格呈现稳中偏降的走势。主要是临近春耕,养殖户忙于大田耕种,对肉牛产地交易关注度下降,市场难以上量;加上生猪价格低迷、禽类市场出现节后价格下滑的现象,其他低价肉类开始挤占牛肉消费市场,致使牛肉市场需求量下降。
逐渐下滑阶段(第18~25周)。5月份,我国开放美国肉牛进口消息给肉牛市场带来了冲击,收购商借机打压国内肉牛价格,肉牛收购价格整体走跌。同时各大屠宰场、收购商均需一段时间来消耗五一节前库存,采购意愿不高,消费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加上夏季处于肉类蛋白消费淡季,终端消费市场大多无大批量采购计划,在肉牛终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情况下,肉牛市场呈现下行态势。
美国肉牛进口影响
我国作为肉类消费大国,一直在陆续进口国外牛肉产品,世界上四个传统牛肉出口大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和美国的牛肉已经全部进入国内市场,而另一个牛肉出口大国印度的牛肉则以走私的形式泛滥于国内。
从进口牛肉的方式来看,目前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进入到国内的进口牛肉基本都是以精分割冷冻产品为主,而国内牛肉的消费市场一直是以两方面为主,农贸市场的热鲜肉和商超的冷鲜肉,冷冻产品基本都走向了餐饮渠道。
从牛肉市场份额的占比来看,在2014年巴西牛肉入华之际,部分养殖户们就有这样的担心,但是实际上巴西牛肉对国内市场份额的挤占更多的是针对澳大利亚等国,从牛羊天地网查询到的统计数据可知,在进口巴西牛肉之前,进口牛肉约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而在这20%中,澳大利亚的牛肉占比达到60%左右;而当巴西牛肉入华后,我国进口牛肉占比并未出现大幅度的上涨,而澳大利亚牛肉占比则由于诸多因素而大幅下降。
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次美国牛肉输华基本会延续巴西牛肉的情况,对国内牛肉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冷冻产品,且挤占的市场份额将会是其他进口国家已有的份额,对本土牛肉的影响极其有限。
在美国当地,牛肉消费基本上都是以牛排等精分割部位肉为主,而这些部位肉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其中最高级别的牛排价格在美国大型连锁超市中售价为15美金每磅,相当于人民币100多元每斤,那些质量较一般的的促销牛肉、碎肉的价格约是2美金每磅,合人民币12~18元每斤。像流言中所谓的2~3元人民币/斤这种可能性很低,毕竟从美国运输到中国,其中的运费、关税还有一定费用,加上这些费用后,美国牛肉想要达到很低的价格是非常困难的,这对于批发价在25~30元/公斤的中国牛肉冲击不是很大。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网址: http://www.zgwsbzglzz.cn/qikandaodu/2020/0818/551.html
上一篇:洋葱出口有望回升
下一篇:盘点各国如何把关校园食品安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投稿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编辑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版面费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论文发表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