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运用现代检测手段对食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检验的方式称为理化检验,理化检验可为食物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与质量要求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食品监测理化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
检测人员因素。检测人员是贯穿食品监测工作的主要角色,目前我国食品监测部门在岗的检测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因此并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检测技能,且监测部门也未给检测人员提供过多培训的机会。专业知识欠缺使得不少检测人员根本不明白具体操作的原理,这直接导致了检测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在地区分布上,大部分专业检测人员都分布于省市级地区,偏远地区的专业检测人员则相对较少。
管理制度因素。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食品监测中理化检验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本问题,制度缺失使得检测人员无章可循,检测操作过于随意,操作流程也相当不规范,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此外,国家统一发布了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体系,可是标准由多个部门共同制定,而且也未获得严格审核,因此,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等级不明确,存在许多重复性问题,且较为矛盾。而食品理化检验标准是在以往的标准上进行了局部调整以及添加了部分针对性设备应用方式的相关标准,但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还要求实现全面完善与更新。
仪器设备因素。据了解,我国不少食品监测机构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检测仪器更新速度较慢,现有的仪器设备无法满足现代食品监测的需求。有一些机构也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导致仪器的精密度下降。此外,检测所需试剂由于保存不妥当也出现了性质改变的问题。
检测环境因素。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净化度等因素均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有着重要影响,不符合检测条件的温度与湿度会严重影响检测仪器的精确度与定容分析,菌落数过多的空气则会对检测样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检验方式因素。农药、自然毒素、外加剂等都缺少相关的方法加以检测,另外,还有部分不满足要求的检测方法。当前,我国食品卫生规范要求危害物含量较少,由此,需促使食品检验技术更为高效,若检验技术无法取得一定的优化,将无法得到精准的检验结果,也就无法为人类带来安全的食物。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食品采样和配备管理。当使用理化检验方法来检测食品品质时,应遵守随机原则来抽样所要检验的食品,尽量从具备代表性的每个食品中来抽样。
测试试剂化管理。学试剂的品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检验测试中的化学结论,所以要求对试剂的存储和存放引起高度关注。在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内,部分化学试剂液体有“保质期”需要,比如,金属物质的标准溶液保存时间为12个月;规范的滴定溶液要求2个月实施一次测定;而针对淀粉与碘化钾等物质就要求在应用时现场配制。还有部分溶液有独特的保存需要,例如,在检测食品里亚硝酸盐时采用的苯胺盐酸盐物质,就要求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同时,当该种显色剂的色彩变深时就无法继续应用,要求重新加以调配。
分析方式管理。在食品理化检验测试中,要结合测试的目的和要求科学选用分析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一定要采用国家统一要求的方法。在一般的食品质量管理检测中,对样本测试结果展开分析时,要求进行空白实验、平行样本测定和加标回收率的检测方式来控制检验质量。
实验环境管理。在理化实验过程中,要求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分布,应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不同食品检验项目产生交叉影响,进而相互干扰。不同种类的检验工具要根据检测分析的标准,搁置于不同检测场合或是适当的环境下,而且食品检验实验室中及其周边环境应时刻保证清洁。
检验结果管理。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实验数据更加接近与真实值,需要在检验中对检测的程序、步骤及检验样品进行仔细对待。同时,在记录数据时要保证记录数字的准确性和记录时间的准确性,对实验报告要进行3次以上的审核。另外,还要检查各项实验数据,并与技术人员复查核对,为检验结果的得出提供数据支撑,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不论社会发展如何突飞猛进,经济如何发达,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食品质量的提升和控制需要定时进行食品理化检验分析,及时督查食品卫生不合格的情况以及对食品规范进行合理整改,保障食品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文章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网址: http://www.zgwsbzglzz.cn/qikandaodu/2020/0805/493.html
上一篇:安全饮水须知
下一篇:小麦粉中脂肪酶活性对馅料酸价影响的研究报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投稿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编辑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版面费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论文发表 |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